非冰凍傷害。
身體長時間處於低溫、潮濕刺激,使體表血管發生痙攣 ( 血液流量減少 ) 造成細胞損傷。
常見於四肢末端、暴露部位 ( 臉頰、耳朵、鼻子、手指、腳趾 )。
<aside> 💡 身體感覺冷的神經較長,較接近皮膚表面;感覺熱的神經則比較短。 所以表皮凍傷,感覺冷的神經壞死後,反而會開始感到炎熱。
</aside>
皮膚紅腫、局部血液循環不佳、發癢、刺痛、麻木。
嚴重時,則伴隨失溫、皮膚發黑、血管壞死、喪失知覺,造成永久性的損傷。
<aside> 💡 不要搓揉凍傷的部位。 搓手、揉皮膚的動作,有可能將凍傷的皮膚撕裂。
</aside>
<aside> 💡 凍傷後組織會比較僵硬、酥脆。 如果一下子太快回溫,反而會造成進一步的傷害。 ( 玻璃瓶先裝冷水,又快速將開水倒入 = 破裂 )。
</aside>